<b id="9hhlv"><menuitem id="9hhlv"></menuitem></b>

    加強預習指導,培養(yǎng)高年級聾生自主學習能力
    • 發(fā)布人:qzjy
    • 時間:2008-11-12
    • 點擊:11469
    • 來源:[db:來源]

    ?

    一、指導聾生預習的意義

    “老師講十句,聾生真正能明白的可能只有兩面句?!蔽覀兲亟探處熢诮涣鲿r,常常會提到這種現(xiàn)象,抱怨這種現(xiàn)象。那么讓聾生在課前做好預習似乎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教還教不會呢,談何自己預習,即使預習,也不過是徒有形式,難有什么實效。于是在語文科教學中,預習就被簡化為把課文讀兩篇,找出不懂的詞語查查字典。事實上這種預習之于聾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言,作用甚微。然而,預習之于學習的意義是重大的,教會聾生預習是過渡到聾生能自主學習的必要步驟。

    (一)預習有助于聾生從被動學習過渡到主動學習

    就我們聾校語文教與學的現(xiàn)狀而言,聾生的學習基本是老師教一步就學一步,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沒有目的,沒有重點,上課時似乎聽懂了,下課后很快就忘了。在聽課之前,聾生對課文的了解多限于讀了一兩遍、找出了很多不理解的字詞,好些的會把這些字詞的釋義從字典詞典里搬到書上來。所以,當老師進入授課階段,特別是第二、三課時的分析課文時,聾生基本上都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如果聾生也能對課文進行一些較為深入的預習,其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性會大大增強。

    (二)預習能切實提高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是存在于教師的論文和帶有較強表演性質的展示課中,在日常的教學中,聾生能夠自主有效地學習的極少。也正因為如此,培養(yǎng)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既是我們聾校語文教學聽重點也是難點。而有效地預習本身就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體現(xiàn),可以說在聾校,教會聾生預習是過渡到聾生能自主學習的必要步驟。

    (三)預習能提高聾生的聽課質量

    如果沒有預習,聾生對課文的字句理解都有很多困難,深入的理解只能是老師代為包辦。聾生聽課,主動思考的地方不多,如果預習中能有一些針對性的思考題,老師在課堂上的點拔才能真正把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聾生聽課,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不會記筆記,如果老師沒有提醒讓記,聾生基本上是不動筆,如果老師提醒讓記,聾生又多是從頭抄到底,不知老師板書的內容哪些是書上有的,哪些是書上沒有的,只顧埋頭抄寫,顧不上聽課,更來不及思考,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其實一些內容是書上有的,根本用不著抄。這種盲目性的聽課,大大影響了學習效果。

    二、預習指導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發(fā)揮好

    聾生預習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方法的指導,還需要建立常規(guī)制度,讓聾生來重視預習,形成預習習慣。

    1、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結合聾生的實際情況確立預習任務

    我是一名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高年級語文第一學段的課程標準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我分析聾生的實際情況是:在通讀課文后,很難理清思路;對詞語的理解常常是通過查詞典來完成,而不善于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不善于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據(jù)此,我就確立了我們班聾生的預習主要任務是①嘗試在課文的具體語境中有效解決生詞。②找出文中替代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這有利于聾生全面理解課文內容)。③劃出文中抒情、議論和細致描寫的句子(這有助于聾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④嘗試找出過渡性的句段(這有助于聾生理解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⑤預習前先讀一讀課后思考題(這有助于聾生能帶著問題閱讀,為此后能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打下基礎)。當然,每一課的課文體裁不同、內容不同、寫法不同,在預習時也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但以上幾點基本上都可以融入到具體要求中,而且這種設計既是聾生力所能及的,也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2、對聾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做到扶放循序漸進,逐漸形成能力

    明確了預習任務,并不代表聾生就根據(jù)任務進行預習了。特別是在剛一開始,聾生的預習能力幾乎是零,預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如果只把預習任務布置下去,很難收到實效。我在開始時,是先在課堂上帶領聾生進行預習,講清楚預習的步驟和達到的要求。如“怎么樣在具體的語境中解決生詞”,都要找出文中的具體例子來進行反復示范。等到班里的聾生基本上掌握了預習要求和預習方法后,我才把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課外,要求聾生自主完成。隨著聾生預習能力的逐漸提高,對預習的要求也可以逐步提高,這是一個過程,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跟進。

    3、預習也要檢查評價,不能讓預習流于形式

    檢查和評價是保證聾生認真預習、樂于預習的重要手段。通過檢查預習情況,教師可以掌握聾生的學情,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同時也有利于聾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而對聾生預習結果的評價,能激發(fā)聾生預習的興趣,使聾生看到自己的力量,樂于在預習時自主探究。我在上課時,課時安排的第一課時,就是用來檢查聾生預習情況,提問和讓聾生自主展示,這在上公開時可能是很失敗,但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這樣安排確實有助于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我這樣安排還有另一層考慮,就是了解我的學生,哪些聾生的預習情況好,學習跑在了前面,哪些聾生沒有預習或效果不好。通過檢查就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一來可以對那些沒有認真預習的學生重新提出要求,避免這部分聾生得過且過,時間長了拉大差距,出現(xiàn)兩極分化,二來對那些沒有預習或者預習效果不好的聾生,需要課堂上多注意,這樣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提高。

    三、對聾生加強預習策略與方法的指導

    我是教高年級的聾生,高年級語文課文一般都比較長,因此我總是要求聾生要提前預習課文,在講授之前要求先讀幾篇。然而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種所謂的預習作用并不大,聾生把一篇課文讀兩篇,腦子里對這篇課文基本上沒有什么概念,一問三不知。這說明聾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比較低。閱讀過程本身應該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然而聾生基本上沒有這種意識。這就要求我們聾校語文教師在平時的閱讀課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聾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聾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我開始重視對聾生的預習指導,向預習要質量,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強?,F(xiàn)就平時的實踐,談幾點做法,以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課題是預習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資源

    記得有一次,我在校內上公開課,課題是《再別康橋》,這是一首詩,讓聾生來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有相當?shù)碾y度,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聾生勉強說出了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是“對康橋的依依惜別之情”。事后評課,一位同事指出,如果能引導聾生審讀課題“再別康橋”幾個字,這一難點就會迎刃而解!這對我的啟發(fā)非常大。我在此后的語文教學中就開始非常重視課題的閱讀和理解。在這方面做了有心人之后,還真的發(fā)現(xiàn)小小的標題很不簡單,它是往往是一篇課文的靈魂或眼睛。以人名為標題的,多見于寫人的文章。為了表明人物的身份,有的在名字前加上有關詞語,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凡卡》、《小抄寫員》等。以地名為標題的,多見于介紹名勝古跡、風景勝地的文章,如《桂林的水》。 以物名為標題的,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狀物的,如《鳥的天堂》、《林?!贰ⅰ兜谝粓鲅返?;另一種是記事的,在事件中有某一物件貫穿文章的始終,起著重要作用,為了突出這個物件,就以它命題,如《荔枝》。 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以高度的概括和凝練,作為標題,如《開國大典》、《獄中聯(lián)歡》、《長征》、《一夜的工作》、《學弈》等。 把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直接提示出來,如《只有一個地球》。 以文章的體裁命題,如《古詩三首》等。 由此可見,課文的標題是很重要的學習資源,我們在引導聾生預習時,首先要引導聾生養(yǎng)成重視標題、分析標題,從標題中獲得有用信息的良好習慣。

    2、預讀第一遍要做到快速閱讀、整體感知

    在預習課文時,聾生不認識的字詞比較多,如果讀一句查幾次字詞典,那么費了好大的勁讀完查完之后,會對這篇課文的整體沒有什么印象,而且這也不利于提高聾生的閱讀速讀,有時候聾生會因為一個無關緊要的詞語而耽誤一節(jié)課時間,先是課文里的詞不懂查詞典,再是詞典里的解釋有更多不懂的詞再查詞典,結果把自己預習的主要任務都丟掉了。不是說詞語不重要,但是如果常常因為一兩個詞語不懂就放棄整篇文章的閱讀的做法是因小失大的。因此,我要求聾生讀第一篇時,不要查字詞典,只需要簡單地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如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一個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等等。目的在于讓聾生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的、初步的印象。對于那些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在默讀時,要隨手劃出來。在預習時對于一些過于深奧超過自己實際理解水平的句子,也不要過于糾纏,可以暫時存疑,以保證閱讀的速度,從而培養(yǎng)聾生從實際出發(fā),抓住主要矛盾的處理能力。

    3、嘗試在課文的語境中有效解決生詞

    其實,對于高年級的聾生的字詞學習,我不太贊同一碰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就把這個字詞孤立出來查字典詞典。字詞雖然是理解句段的前提和基礎,但很多字詞是要放在句子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的。我們要引導聾生,能根據(jù)字形、上下文和構詞法等推斷、理解生字新詞的含義。 “離開母校了,他覺得很惆悵。”“惆悵”一詞中的“忄”一般都和心情有關,再結合整個句子的語境,可以猜測出“惆悵”一詞的大概意思是“憂傷”、“難過”之類。這種方法對于高年級聾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高年級聾生的閱讀面在擴大,他們不僅僅要學習教科書中的幾篇課文,還要讀報紙、雜志及網(wǎng)絡上的新聞等,不可能每次都查字詞典的。

    對于要精讀的課文,雖然要查字詞典來準確地理解詞義,但對于為數(shù)不少的多義詞而言,那也必須把詞義重新放回到句子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有一次,一個聾生問我:“老師,‘杜鵑’是什么意思?”我隨口說“‘杜鵑’是一種鳥。”他點點頭,又看了看那個句子,覺得不懂,就拿給我看,我一看,句子是:“山上到處是盛開著杜鵑。”在這個句子里,“杜鵑”是指“杜鵑花”。離開了具體的語境,詞語的學習就會變得瑣碎又死板。

    4、預習時重視對注釋的閱讀

    在檢查聾生的預習情況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詞語、句式聾生都標上了疑問號,表明不懂。然而這些詞語、句式在課下注釋中都有解釋和說明。這說明聾生在預習時沒有把閱讀注釋。其實,注釋是我們準確理解課文的一把鑰匙,注釋是針對課文內容的,比單純地查字詞典更有助于聾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春》一課中“趕趟兒”這個詞,原意是“趕得上”,而在文中的意思是說“各種果樹爭先恐后地開花”,如果只憑查詞典來理解這個詞,很難準確和貼切。而課下注釋則對這個詞的愿意和在文中的意思都說得很清楚。還有一些注釋是我們理解文章主旨或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鑰匙。我在教《藤野先生》這一課時,有一個難點,就是理解“但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發(fā)生了變化” 這句話。課后練習問“我的意見是指什么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個問題是從課文中看不出來的,所以文后給了注釋,大意是說魯迅先生本打算學醫(yī)求世,但后來發(fā)現(xiàn)當時國民的精神更需要醫(yī)治,而文藝更能從精神上喚醒國民,于是決定棄醫(yī)從文。如果不讀這個注釋,是很難回答出這一問題的,而閱讀課文注釋完全可以放在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內,這不僅可以節(jié)約課堂講授時間,更有價值的是這種閱讀注釋的習慣有助于后繼學習,有助于化解課文理解方面一些重點和難點,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5、找出文中指代語替代的具體內容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聾生,包括高年級的聾生搞不太懂文中指代性詞語的具體指代內容。然而為了行文簡潔,一些課文往往使用不少指代語,如:這、那、這樣、那樣、既然這樣、總之、他們、此、之、因為這樣、其、其它等。這些詞語在具體的語境中代替了相關的人物、時間、空間、人際關系等,在預習時要引導聾生確定出這些詞語替代的內容,才能不忽略掉重要的信息。例如《落花生》一課,在父子們談過花生的好處后,父親有一句話是:“對,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希望。”句中的“這”很關鍵,它是指代“希望”的具體內容,搞不懂“ 這”指代什么,就無法知識父親對孩子們的希望具體是什么,而這又恰恰是本課的一大重點,即父親通過花生來告訴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如果讓聾生養(yǎng)成在預習時弄懂文中指代詞的具體內容的習慣,對他們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幫助是很大的。

    6、劃出文中抒情、議論和細致描寫的句子

    聾生在預習時,一般都習慣對一篇課文“平均”用功,不知哪兒應該是重點,哪兒應該多揣摩。記敘文中的抒情或議論部分,往往點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實不管是哪種文體,情感脈絡句都是文章的重點句。這類句子是作者情感產生的緣由和過程,它們連綴起來就是文章的脈絡。我們平時所說的畫龍點睛句,即是文中議論抒情的語句,它們深化了文章的主題;也要特別注意描繪精彩的語句,即作者出于情感表達的需要,濃墨重彩描繪的句子,它們新穎而生動,同時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預習時,如果能讓聾生養(yǎng)成劃出這些句段并多閱讀多揣摩的話,對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會很大的。

    ?7、嘗試找出過渡性的句段

    聾生在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方面能力較差,這既表現(xiàn)在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方面,也表現(xiàn)在聾生自己的寫作練習中,聾生在寫作文和日記時,常東一榔頭西一夯,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沒有內在的聯(lián)系。過渡句在文章中起紐帶作用,它可以把文章的相關內容聯(lián)結在一起,使文章嚴謹。如《將相和》一文的三個小故事都是用過渡句進行連接的?!稈靸芍P的孩子》這篇課文用過渡句、過渡段聯(lián)結段落意思,行文連貫自然。第一、二兩段之間用過渡段(第3自然段)承上啟下?!翱申懶×烈灿胁粧旃P的時候?!边@句承接上段末句“他都不忘掛上這兩枝寶貝筆”?!斑@中間的秘密,只有班主任王老師清楚?!边@句話啟示了第二段的內容。第二、三兩段之間用過渡句“后來,王老師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談了話”,從時間、人物、內容情節(jié)上承接起來。明確過渡句所承所啟的內容,也就真正認識了過渡句的作用。

    對于聾生結構文章能力方面的訓練,可從我們閱讀課教學中的過渡句過渡段的作用入手,首先,要讓聾生知道什么是過渡句和過渡段及其作用。其次,要讓學生認識多種過渡方式,常見的過渡方式有下面幾種:①用一個句子(陳述或設問)過渡,承上啟下,如;②用承上啟下的過渡段落;用關聯(lián)詞過渡。(通常是表示轉折的關聯(lián)詞為多) ;③用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詞語過渡。再次,要讓學生知道過渡句一般的位置(通常在下段首,也有在上段末),過渡詞,承上的部分和啟下的部分分別是什么,如《趙州橋》一課出現(xiàn)一句典型的過渡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鄙弦欢尉椭v了怎樣的雄偉堅固,下一段具體寫了怎樣的美觀。因此,在閱讀中,抓住過渡句,能幫助概括上下兩段的段意,而在作文中,有了過渡句,能使整篇文章結構緊湊、眉目清楚。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就可以把這個環(huán)節(jié)作為預習新課的一個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來讓聾生不斷地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和體悟,從而形成能力,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8、發(fā)揮課后練習對預習的指導作用

    用課后練習指導預習,那么一篇課文預習的切入點就找好了。我們聾校所用的教材,不管是聾校實驗教材還是普校教材,其中的課后練習都不乏能牽動對全篇理解、具有提綱挈領性質的問題。如《智取生辰綱》一文,雖然是普校教材,但其后的課后練習也有適合聾生預習時完成的。“練習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楊志言行的語句,并據(jù)此分析一下楊志的性格特征。”我在講授這一課時,就是要求聾生在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中完成這一課后思考題的,等正式講課時,聾生已把有關楊志言行的句子在書中找了出來,不僅節(jié)約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這篇課文很長,如果讓聾生在課堂上臨時找劃句子,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不夠用),而且聾生在讀與劃的過程中,對楊志這個人的性格已有所了解,雖然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但一經(jīng)提示,便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老師再一引申,就可以讓聾生了解《水滸》刻畫人物的手法,即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言行來刻畫人物。再如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五冊第九課《落花生》一文的課后練習一“按照課文敘述的順序填寫,再說說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種花生→(????? )→(????? )→(????? )”這是一個指導學生預習的好題目,如果學生在預習時能完成這道題,那么預習的任務這就基本完成了,而且題目難度適中,側重于整體感知,正好可以放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中進行。

    以上談的都是我個人在指導聾生預習實踐中的一些認識和做法,我從06年開始嘗試指導聾生預習,堅持到現(xiàn)在,帶了兩個班,效果都不錯。我想在預習指導方面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的話,聾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都會逐步得到提升。文中談到的方法步驟看起來也許比較復雜,但只要引導聾生掌握一套預習常規(guī),形成習慣,其中的多項要求都可以合并在一次預習閱讀中完成,難度并不大。對于那些聾生普遍完成不好的項,教師正可以據(jù)此來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難點和重點,使新課的教學設計更貼近聾生的實際需要。這是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而言,預習的更大的好處在于能提升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能力,即使畢業(yè)后,聾生也完全可以用在預習時學到的方法從書籍、報紙、雜志、網(wǎng)絡上閱讀自己喜歡或需要的文章,從而提升聾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這對于他們的后繼學習、終身學習都意義重大。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颜射在线,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 97淫荡人妻无码视频

    <b id="9hhlv"><menuitem id="9hhlv"></menuitem></b>